「食用菌栽培新技术」食用菌栽培新技术图表解pdf

体育正文 300 0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栽培新技术图表解pdf

大球盖菇如何高产栽培?

大球盖菇属于一种新型食用菌,由于它口感好、营养价值比较高,所以,一经出现,就备受市场推崇,许多种植户因此而走上了致富之路。当然,还有些想种植的农民朋友因为不知道种植技术而感到十分迷茫。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一、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1.营养由于大球盖菇分解和利用木质纤维的能力较强,因此,可以利用玉米芯、大豆秸、麻杆、麦草、稻草甚至小木块等进行栽培。2.湿度由于大球盖菇的菇体较大,因此,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70%--75%之间,并且,在出菇期间要求空气湿度为85%--95%。3. 温度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适合温度为5--35℃,但以25士3℃生长最适宜。4.光照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可以完全不依赖光照,但是在子实体发生及生长期间则需要一定的光照,以促进出菇,同时,可使子实体积累色素,增加产品色泽,提高商品品质。5.空气大球盖菇属好氧型真菌。菌丝生长对空气中二氧化碳不敏感,但在出菇期间一定要使菇场空气畅通。6.酸碱度大球盖菇菌丝在pH值4.5--9之间均可生长,但以5-7之间最为适宜。7.覆土大球盖菇具有菌丝长满培养料,不覆泥土不出菇或出菇迟且稀疏的特性,一般以树林里的腐殖士较好,要求pH值在6左右。二、栽培1.原料选择与处理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稻、麦草。晚稻草生长期长,营养积累多而优于早稻草。豆秸和玉米秸、玉米芯在使用前应碾压,有利于菌丝繁殖。稻草和麦草应放入水池中浸泡,或每天向草堆上淋水4次,连续淋水6天左右,使其含水量达70% --75%,即紧扭稻草有水滴而不成串为度。外界气温若高于23℃,浸湿后的稻草需堆积2--3天,任其升温发热(发酵),以防播种后产生料升温烧伤菌丝。2.场地选择与播种在室内、室外、花园、果园、树林等荫湿场地栽培大球盖菇效果较好。应靠近水源,排水良好。场地整成宽1--1.5米的畦,长度不限,四周应有排水沟,室内可采用床架式栽培。搭建5层床架,层距45--60米,宽1米。栽培前场地四周应消毒杀虫。室外栽培可把预湿后的稻草直接铺在床上,第一层料厚8--10厘米,撒一层菌种;再铺料厚为10--15厘米,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在上面盖5厘米厚的料。草料应踏实,总厚度约20--25厘米,室内栽培应先在床上铺4--5厘米厚的腐殖土再在其上铺料。播种方法与室外床栽相同。播种量:木屑、棉子壳种3--4瓶/平方米;谷粒种减半,两层播种量各占50%。播种后,床面盖上湿麻袋或草帘。
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的稻、麦草做原料。若选择玉米芯、玉米秸、豆秸等做原料,则需要先进行粉碎。在种植前,应将原料放入水池中进行浸泡,使其含水量达到70%-75%之间。如果外界气温高于23℃时,应将浸湿后的原料堆积2-3天,任其自由发酵,以防播种后产生料温烧伤菌丝。
挑选一些发芽率比较高的盖菇种子均匀的撒在肥沃的土壤中,种子的间隙不宜过高,适当的施加有机肥料,注意防治病虫害。
1.基质需求 大球盖菇具有很强的木质纤维分解能力,因此,它可以从麦草、稻草、玉米芯、大豆秸甚至小木块中获取营养。所以,在栽培大球盖菇时,可以选用这些“杂物”做培养基质。2.湿度要求由于大球盖菇的菇体较大,所以,对湿度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培养基质中的含水量应达到70%-75%之间,在出菇期的空气湿度应达到85%-95%之间。3.温度要求 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温度需要在5-36℃之间,但依据经验,在温度为25℃时生长最为旺盛。
大球盖菇如何高产栽培?

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其中多属担子菌亚门,常见的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少数属于子囊菌亚门,其中有:羊肚菌、马鞍菌、块菌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食用菌大棚栽培技术: 食用菌大棚栽培模式是当前最主要的栽培方式,因为,食用菌不是植物,它是一种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食用菌没有根、茎、叶、花,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其菌丝发育阶段无需光照;反之,过强的光照会抑制菌丝的生长。在菇类原始进化过程中,一般都生长在林地、草丛中,菌丝阶段在土壤、木头或草堆中,没有光照,但子实体(也就是我们食用菌用的部分)一般在散射光条件下生长,菇农搭建大棚,是为了模拟野生环境,适合菇类生长。食用菌大多喜欢阴凉潮湿,栽培过程需要大棚遮阴,遮阴度根据不同种类的食用菌有所不同。过去,菇农用草帘、树皮等在棚顶遮阴,上世纪末,遮阳网在食用菌大棚中开始大量应用。近年,人们发现,遮阳网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遮阳网为了遮阳,一般做成黑色,吸收了大量光能,所以,遮阳网大棚往往比较闷热,不利于食用菌生产,夏季烂棒情况相当普遍。为了达到遮阳和防雨效果,标准大棚一般需要用两层遮阳网加上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并且在拱形大棚之上,往往还加上一层平顶,使遮阳网与农膜间保持50公分距离,利用空气对流,阻隔遮阳网吸收的热能直接传导进大棚内,这样就大大提高大棚造价。食用菌大棚专用黑白膜简称黑白膜,由黑白两层组成,白面反射太阳光能,达到降温效果,黑面隔离红外线穿透,在冬天起到保暖作用。质量较好的黑白膜可在露天状况下耐用三年以上,通常可使用五年左右,使用寿命是普通遮阳网的1.5倍。食用菌大棚专用膜遮阴降温效果大大优于遮阳网,对大棚要求更低,使用寿命更长。 中国有机农业网
销售公司派遣技术员手把手教农户食用菌种植技巧,保证每棒都有收入
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

中国香菇栽培新技术

目前我国代料香菇的栽培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塑料薄膜袋进行接种栽培的。在栽培培养过程中,薄薄的塑料袋对香菇的代料菌棒栽培提出了极为苛刻的质量要求。刻不容许针尖大小的孔,在高温的季节会难免招来杂菌污染,影响香菇菌丝的生长。为此,三农谈农艺的作者碧原曙光,在总结以往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调研多方技术能手,推出双袋法栽培香菇新工艺技术: 具体操作方法,用常规的聚丙烯塑料筒状料袋,装好代料香菇配方培养料,扎好口后,并打好接种孔,再在外面套上另一只稍大点的原等级质量的塑料袋并扎口;上消毒锅消毒灭菌10-12小时或高压锅消毒灭菌2小时;冷却出锅入无菌接种室,进行香菇常规接种技术操作;接种时解开外面保护袋口绳子,脱下外袋按常规接种手法开始接种,贴上接种口封口胶布,然后又将原外袋再套好,扎好袋口。移入培养室恒温培养,待菌丝辐射轮圈长至直径10㎝左右时,解开外套袋口通气,以代替前期刺孔增氧通气。菌丝进一步生长后,菌丝辐射轮圈达到12㎝左右,且各接种穴菌丝已相连交叉生长时,脱去外套袋,进行常规管理刺孔增氧通气了;脱下的外袋保管好,还可以重复利用2-3次。 双袋法因在灭菌前预先打孔,大大减少了因涨气料袋破裂,以及沙子、锯末刺破等造成的污染;又避免了因操作不当划破筒料袋而造成的污染,同时套袋可以重复利用节约了成本开支。实践证明,双袋法是目前香菇代料栽培过程中提高菌棒成品率的一种好的技术操作方法。
选地与作畦: 1、栽培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未受污染、周围300米无各种污染源、东西依山、光照较短、昼夜温差大的有山垄田。水源最好是山泉水或水库存水,地势需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2、常遭冰雹袭击,易遭洪水淹没的田块不选做菇场。3、东西走向作畦,可偏南或偏北,地势较高的地块或坡地应做低畦,地势低洼的地块应做平畦或高畦。菌袋制作方法配方:1.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2.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45%、杨木锯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拌料:将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将木屑、麦麸、石膏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翻动4~5次,再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分别喷入干料中。一边浇水,一边将料拌均匀,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60%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时)。装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膜、大袋规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大袋可装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装干料1.5公斤左右。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用手把着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二、灭菌处理1、建造土蒸锅:选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砌成长×宽×高为2×2×2.5米,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土蒸锅。每锅壁内外用高号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铁筋制成直径1.7米的帘子,放在锅面上,上面铺麻袋,以防刺破料袋。再用厚度为1.5毫米的镀锌板制成直径为2.1米的锅盖,蒸料锅建好后备用。2、加水装锅:烧火灭菌前要往锅内加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帘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在蒸锅内的帘子上。3、起火加温灭菌:装锅前先起火,大火先攻头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三、接种方法1、消毒房间: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把每个房间用硫磺点燃后熏蒸房间。2、接种时间:当料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3、接种程序:以4个人为宜,做好分工,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菌种打孔,取菌种,拌袋扎口点菌种,封口。接完的菌袋“井”字形堆放,每堆5层。4、发菌培养:保持室内暗光,室温控制在25℃左右。接种16~20天,用牙签在接种穴上扎10~20个深0.5~1.0厘米的孔。第二次用毛衣针,第三次用筷子,每隔10天刺一次,逐渐加大加深。四、出菇的管理催菇: 菌筒经过转色期的浇水管理后,停止浇水4-5天,然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催菇。
香菇生产一般都采用荫棚或果林间地等比较阴凉的地方作为出菇场所,由于香菇生产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季节性又很强。在西南地区一般于8月到9月制筒,12月左右出菇。制筒时间如果太早了,遇高温高湿天气就容易易感杂菌而成品率低。如果时间太迟,就影响转色而缩短出菇时间。 香菇种植技术1.基料的配制香菇的基料配方:一般采用筛过的硬木阔叶木屑500千克,麦麸100千克左右,玉米粉12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6千克,石膏粉12千克,蔗糖6千克,包成功袋5-6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袋半。香菇种植技术2.基料的处理这里采用的木屑一般不要混入松树、杉树、柏树等含有芳香族物质的木材。原料应尽量新鲜、干燥、没有霉变,颗粒均匀。特别是要注意玉米芯和麦麸等容易霉变的原材料。加水根据原料干湿情况采取相应的加水方式和速度。加水后的拌料有条件的尽量采用机械操作,尽量使基料均匀,PH值均匀。拌好后的基料,堆放12个小时以上,使原料进一步吸水、软化。在装袋前再重新就行翻拌,并测定水分含量及PH值,一般水分含量保持在60%左右,PH值在6.5-7.5之间就可以了。香菇种植技术3.装袋和袋栽香菇一般情况都是香菇代料栽培有代表性的栽培方法,香菇袋装栽培实际上多数采用的是两头开口的塑料筒。装袋可以在机械或者人工拌料的基础上,使用装袋机进行装袋操作,如果规模不大,用人工装袋经济些。装袋机装袋比传统人工装袋,速度快、效率高,而且松紧度适中。装袋的基本要求:装袋前要检查塑料袋是否漏气,应保证袋子完好无损,不能有破洞,裂痕口子等。装袋要松紧适宜,要均匀。在装袋的时候还要注意木屑刺破塑料袋,每装完一袋,在扎口前,要把袋口内壁清理干净,不要让基料沾在上面。在扎口的时候,一定要扎紧,扎严实,不得漏气。处理:装好基料的袋子必须马上经过处理,要将基料中的微生物活体杀灭后,才能进行后面工序。在我镇的香菇培植实际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湿热法”中的常压。在的过程中应注意料袋的堆放,一般都应“#”形排列,以便于蒸汽能均匀渗透,不容易出现死角。在大批量生产中,包可堆放2000袋以上,包内一定要呈“空心型”摆放,周围多可放5排左右,中间形成2-4个料袋空间的方形空心,以限度地积蓄蒸汽,在开始加热升温时,火要猛要大,锅内温度达到95℃的时间不超过3小时,当达到95℃时,火势可以稍微控制一下,保持该温度20个小时左右,基本可以结束了。4.香菇压块式栽培管理1香菇压块式栽培技术要领:将侧面打穴接种香菇料袋运到接种室内垒排起,每垒排一层就往料袋上喷洒一次0.2%多霉灵;消毒40分钟。菌袋培养期可在室内(温室)、阴棚里发菌,发菌地点要干净、无污染源,干燥、通风、遮光等。进袋发菌前要消毒杀菌、灭虫,地面撒石灰。待菌袋内壁四周菌丝体出现膨胀,有皱褶和隆起的瘤状物,且逐渐增加,当接种穴周围稍微有些村褐色时,表明香菇菌丝生理成熟,可进菇场转色出菇。2转色管理: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深浅、菌膜的薄厚,直接影响到香菇原基的发生和发育,对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关系很大,是香菇出菇管理重要的环节。3出菇管理:气温在20℃以上时,大约一个半月时间香菇菌丝即可长满袋。菌丝发满料块厚可以适当揭开膜,以增加块内氧气和温度,菌丝成熟后就可以出菇,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及光照通风。4采收及后期管理:当香菇菌盖直径达到4-6厘米时,菌盖下的内菌膜刚刚破裂时,即可采收。当内菌膜完全破裂时,应及时采收。如果太早或太晚都会一下香菇的产量和质量。每采收完一潮菇后,可以往菌袋上喷洒营养水,之后继续拿薄膜覆盖菌块,温度维持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60%,培养5到7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等到有新的菌丝萌发。病虫害及杂菌的综合防治香菇的病害防治以预防为主,注意栽培场所的环境卫生,降低环境杂菌数量,严格控制香菇产生的各个环节,尽量选用健壮、高品质的菌种,提高菌种抗杂菌的能力,规范各种操作流程,避免在接种过程中遭遇污染,强化菌种检查,对污染菌袋应及时清理。香菇的虫害也是影响香菇生产的重要原因,有很多昆虫丝虫等的成虫或幼虫都喜欢食取香菇的菌丝或子实体。因此,采取合适的方法去防治这些虫害是香菇生产中的重要工作。1.环境上防控:棚室内及周围环境不想保持干净整洁,室内地面要撒施石灰粉吸潮,并定期打杀虫剂。菇棚或生产区尽量远离饲养场垃圾场等环境较差的地方,以避免虫害的传播。2.生产环节上的防控:原料在使用时要暴晒、发酵处理等措施。拌料时注意选用洁净的水源,在制作菌袋时要扎紧料袋口,并彻底消毒。香菇种植注意事项:1、种植香菇首先要选择通风条件好,并有散射光的场所进行,并保持清洁卫生,抓好消毒措施。2、初次种菇场所,应采取石灰水刷墙、生石灰撒于地面的措施进行消毒,撒在地面的生石灰应于次日清扫出去;老菇场则可用高锰酸钾加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有虫害的菇场先喷杀虫剂消灭害虫,再进行消毒。3、空气湿度是出菇期的重要条件,为了增加湿度而盲目增加喷水量,甚至直接向菇体喷水,会使一些小菇闷死,一些已长大的菇也会因水渍而溃烂发黑。在香菇出菇期间,应讲究补水方法,以向空中喷雾为好,同时还应注意通风换气,以免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导致子实体不能形成,或形成畸形菇。此外,不合理的采收也影响产量的提高,一些菇农采大留小,想让小的菇体继续生长,结果不仅不能长大,还延长了出菇期,影响下茬菇的产量。4、一定把好选料与配料关。要洁净的原料,并搞好消毒处理,在配料时不可随意添加化学肥料,只有在堆料发酵种植香菇时,才能适量添加尿素补充氮源。 5、在配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养料的湿度,水分含量不可过高或过低,否则对发菌都不利。
一、前期准备篇 选地与作畦:1、栽培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未受污染、周围300米无各种污染源、东西依山、光照较短、昼夜温差大的有山垄田。水源最好是山泉水或水库存水,地势需较平坦且排灌方便,交通便利。2、常遭冰雹袭击,易遭洪水淹没的田块不选做菇场。3、东西走向作畦,可偏南或偏北,地势较高的地块或坡地应做低畦,地势低洼的地块应做平畦或高畦。菌袋制作方法配方:1.杨木屑79%、麦麸20%、石膏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2.玉米芯(粉碎成蚕豆粒大小)45%、杨木锯沫40%、玉米面13%、石膏1%、石灰粉1%、多菌灵0.1%(50%可湿性粉剂)。木屑以半年以上陈木屑为好,麦麸一定要新鲜,无霉变,无虫蛀。拌料:将上述原材料秤好后,将木屑、麦麸、石膏混拌在一起,搅拌均匀,翻动4~5次,再将多菌灵和石灰投入水中,搅拌均匀后,用喷壶分别喷入干料中。一边浇水,一边将料拌均匀,将培养料水分调至含水量为60%左右(即当用手捏紧料时,湿料成团,而且手指缝中出现水珠但不下淌时)。装袋:采用低压聚乙烯膜、大袋规格25×55厘米,中袋17~20×55厘米。大袋可装干料2.0公斤,中袋可装干料1.5公斤左右。装料前将塑料袋一端封死,达到绝对不漏气为准。把搅拌均匀的培养料装入袋内,松紧适当。用手把着装好的料袋中央,没有松软感,两端没有下垂为度。二、灭菌处理1、建造土蒸锅:选用直径1.5米的大铁锅,砌成长×宽×高为2×2×2.5米,容积为8~10立方米的土蒸锅。每锅壁内外用高号水泥抹光,用木方或铁筋制成直径1.7米的帘子,放在锅面上,上面铺麻袋,以防刺破料袋。再用厚度为1.5毫米的镀锌板制成直径为2.1米的锅盖,蒸料锅建好后备用。2、加水装锅:烧火灭菌前要往锅内加足够的水,锅内水面距离帘子20公分左右,然后把扎好口的料袋上下对齐,分批摆在蒸锅内的帘子上。3、起火加温灭菌:装锅前先起火,大火先攻头争取4~6小时锅内温度达到100℃,继续加热,并保持此温度10小时,再闷一夜,当料温降低至70℃时抢温出锅,迅速移入冷却室,待料袋内温度下降后再接种。三、接种方法1、消毒房间:使用前4天把出料用的工具放入室内密封门窗,达到室内密封不漏气,把每个房间用硫磺点燃后熏蒸房间。2、接种时间:当料袋温度降到30℃时开始种,接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早晚进行。3、接种程序:以4个人为宜,做好分工,进行操作,点燃酒精灯,菌种打孔,取菌种,拌袋扎口点菌种,封口。接完的菌袋“井”字形堆放,每堆5层。4、发菌培养:保持室内暗光,室温控制在25℃左右。接种16~20天,用牙签在接种穴上扎10~20个深0.5~1.0厘米的孔。第二次用毛衣针,第三次用筷子,每隔10天刺一次,逐渐加大加深。四、出菇的管理催菇:菌筒经过转色期的浇水管理后,停止浇水4-5天,然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方法进行催菇。或把水高高浇下落到菌筒面上2-3次,即可产生大量的小菇。为保护菌筒,促进多产优质菇,必须疏去多余的菇蕾。前期管理:覆土地栽香菇大都采用反季节栽培,填补夏季鲜菇市场需求,脱袋后发生的第1批菇一般在5-6月上旬,此期气温由低向高,夜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且是雨季,湿度大,对子实体分化有利。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应加强通风,把薄膜挂高,不让雨水淋菌筒,当第1批香菇采收结束之后,放去畦沟水,并停止浇水,降低菇床湿度,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养分。待采菇凹陷处的菌丝已恢复长白,可灌畦沟水并加强浇水刺激下一批子实体的迅速形成。中期管理:这期间为5月下旬-7月下旬,为全年气温最高的季节,出菇较少,覆土地栽香菇均靠自然气温生长,结合人为调控。中期管理以降低菇床的温度为主,促进子实体的发生。一般引灌山泉水或水库水,加大水的流动量,并增加通风量,防止高温烧菌筒。后期管理:这期间为8月下旬-9月底,气温有所下降,菌筒已经前期、中期出菇的营养消耗,菌丝不如前期生长那么旺盛,因此这阶段的菌筒管理主要是注意防止烂筒和烂菇。五、脱袋转色覆土脱袋:覆土地栽香菇在菌袋培养90-110天后可进行脱袋。用锋利的刀片划割菌袋,先剥去菌袋两端,再将菌袋剥离随即平排于畦面。菇畦消毒:菇畦清理干净后,按每千袋畦面用6千克漂白粉或50千克石灰水喷洒,2-3天后再用2千克左右硫酸铜喷洒于畦面。盖好薄膜,消毒3天,然后揭膜,畦面铺盖2厘米细沙,用1瓶辛硫磷、2.5千克甲醛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再盖膜3天,将膜揭开后再用0.5千克高锰酸钾对水70千克洒于畦面,然后洒上一层石灰水后即可排筒。转色:菌袋排于畦面后及时盖薄膜,做到边脱袋边排筒,边盖膜,盖膜3天后,第4天必须全部揭开薄膜,此时发现杂菌要及时清理,清理后撒上石灰粉覆盖薄膜。第5天早晚各加强通风1次,并用干净的水冲洗菌筒。以后保持转色期适温为18-22℃,完成转色成熟需20-30天。菌筒覆土:覆盖菌筒的泥土需选用表土,30厘米以下的沙质土在烈日下暴晒2天,不过筛,去碎石杂物,拌入10%的石灰粉或火烧土,草木灰,待菌筒80-90%转色,停止浇水4-5天,填入调好的覆盖土稍加压实。直至菌筒面覆盖3厘米,使菌筒全部覆盖住,白天不盖膜,晚间盖膜,浇水次数增加,无论晴天还是阴天都要浇。田间畦沟内引灌入流动的小溪水或山泉水、水库水,最好每天换1次,此时雨天盖膜,晴天不盖膜。六、出菇期管理菇棚建造:可利用现有的大棚,或暖棚。若新建大棚,可选向阳背风、地势干燥、平坦不积水、环境清洁卫生,水源充足,进出料方便,如庭院内、房屋前后、村屯附近、果园、树林间空地均可。大棚薄膜覆盖稻草帘或遮阳物。菌袋排放:横排在床架上,袋距4厘米左右。每层可排入大袋42~44个菌袋。为方便菌袋补水用,一个小棚附近最好建一个浸水池。变温催菇:棚内必须达到昼夜温差10℃以上,才能刺激菇蕾的形成。保持棚内的湿度85%,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催花菇的办法,多出花菇,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七、香菇采收去劣留优:1、幼菇若生长过密要适当摘一些,保持较均匀距离。2、早春或晚秋可以用炉火加温,提早或延后出菇。冬季天气寒冷时可将菌袋堆积在一起越冬。待来年气温升高时再出菇。 3、采收的香菇,可以鲜销,也可以制成干品后出售。采收后要让菌筒休息养菌,积累营养,为下一批出菇提供充足养分条件。
一、栽培香菇的主要特点 1、节省资源,用料广泛。所有杂灌木,树木丫材,作物秸秆都可以作为生产原料。2、周期短,见效快。代料栽培香菇,从备料到收获结束不到一年时间,资金周转快。3、节省人力,节约基地,男女老少都可以操作,田边场边都可以搭棚生产。4、人为控制条件,不受天气影响。5、原材料利用率高,栽培香菇后的菌筒可以加工成饲料和作肥料。二、香菇栽培模式1、春栽。春季(10-11月份)生产菌筒,3-6月份生产香菇。2、秋栽。秋季(8月下旬至9月下旬)生产菌筒,冬季生产香菇。三、秋季栽培香菇菌筒生产应注意几个问题。1、接种(培养)室(1)房间条件。接种(培养)大多都在同一间房子内进行。所以培养室要能密封,能保温,能通风降温,不潮湿。(2)严格房间处理,清扫干净,充分干燥,彻底薰蒸杀菌,进灭菌料筒前3天,用硫磺30克/立方米或甲醛15毫升/立方米薰蒸。2、配料准确(1)严格配方比例,干料比,木屑80-85%,麸皮15-20%,石膏粉1-2%,气温高时应加适量杀菌剂防治杂菌污染。(2)水份适量,干料比1:0.8-0.9,培养料水份绝对不能过重,以免造成污染。(3)装袋适量,上下松紧一致。3、灭菌彻底(1)装瓶不易太紧,袋与袋之间必须留空隙,同时将搬运料袋用的编制袋,接种时的套袋,棉花放到甑内一起灭菌。(2)上甑后,六小时左右使温度上升到100℃,不掉温保持20小时以上。(3)使用的温度计必须是150℃的水银温度计。(4)灭菌甑的前后温度会出现不一致的现象,但以最后上升到100℃的地方记保持时间。4、料筒出甑(1)趁热出甑,停火后,甑内温度下降到70℃左右开始出甑。(2)无菌搬运,搬运灭菌料筒,必须用无菌编织袋或用灭菌编织物垫好其它搬运工具进行运输。(3)无菌料筒直接搬到消毒好的接种室,“#”字型堆码6-8层,让其自然冷却。 
中国香菇栽培新技术

食用菌立体栽培技术

一、栽培料选择 选用果树木屑最好,杨树、柳树、桑树、槐树、桐树等阔叶林木的木屑以及棉籽壳、玉米芯、棉秆、豆秸经过粉碎后也可使用。但要求原料一定要新鲜。凡含有芳香性物质的树,如松树、柏树、杉树等一般不能直接用做基料。二、栽培适期最佳的接种期为9月份,这时期的日平均温度在28℃以下,有利于室内发菌。经过60~80天的培养至室外出菇时,日平均温度不低于12℃。三、栽培管理接种后菌袋培育的具体措施与操作方法是:接种后的1~6天,菌丝处于萌发定植阶段,一般不通风,不要翻动菌袋,室内温度控制在28℃以内。7~10天,菌丝已吃料开始生长,温度控制在26℃左右。第七天开始第一次翻堆,翻堆时要轻拿轻放,检查菌袋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杂菌要及时处理。以后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从11~15天,菌丝进入旺盛生长期,室温要控制在24℃以下,加大通风,进行第二次翻堆。 接种16~20天,菌丝大量增殖,室温应控制在22℃~24℃。这时要及时将菌袋的套膜脱去,适当加大通风疏散菌袋,防止高温烧袋、感染绿霉。
食用菌立体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

菌菇类是我们爱吃的食物,也是火锅里面必不可缺的食材,因此现在也有不少网友在种植食用菌,不过网友真的知道怎样种植食用菌吗?那么下面就跟随小编来看看种植食用菌的办法吧。食用菌1食用菌栽培与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持物。2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养料,食用菌要将培养料分解建造自身。这些培养料绝大多数都是人类不能作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质纤维素类的农林副产品,如秸秆、木屑和禽畜粪便等。3食用菌虽然种类很多,但是栽培程序基本是一样的,即培养料制备→灭菌或发酵→接种→发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获。有的种类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几茬。
食用菌栽培技术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